中德五金进出口贸易的差异

本系列共 3 段视频 (1/3):中德两国五金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互补性

12558
214

访谈嘉宾:林炜琦

Indunorm中国总代表,林炜琦,曾任Keller & Kalmbach中国分部采购总监、华克新能源上海分公司(CPQ)全球采购总监。
精通英语、德语,拥有十余年采购经验,在德企工作数年,有丰富的国外采购经验。担任采购负责人期间有效完善公司采购制度,制定并优化采购流程,控制采购质量与成本。通过商品部下的物品整合,优化本地半成品、零部件供应商库。在一家公司任职半年,将整体采购额提升数倍。

视频亮点

一、中德两国五金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互补性

1、市场纬度:德国高科技运用市场广阔,进入工业4.0时代,自动化机器应用率非常高。产品优良,供应商相对稳定。 中国高科技驱动市场,逐步向高度自动化发展。市场有很大发展空间,产品工艺可以进一步提升,产品具有多样性。
2、人员纬度:德国员工工作经验丰富,专业性较强,德企利润高,员工福利好。 中国员工干劲充沛,努力勤奋,相对德国来说,工业企业员工待遇不是很高。
3、资源纬度:德国历史悠久,经验丰富,中国资源丰富。
4、品牌纬度:德国品牌固化,中国品牌正在重塑。

二、中德两国五金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排斥性

1、市场纬度:德国循序渐进(1848-至今),市场布局、客户相对稳定。中国立竿见影(WTO2002 至今)生存需要,追求结果,尽可能满足客户需求。
2、人员纬度:德国,过程驱动,追求真相;中国立竿见影,结果导向,偏向中庸。
以德国卡扣电圈为例具体说明。

三、在德企从事进出口的工作经历分享

1、在德国小乡村和村民喝酒,沟通交流的故事。彼此尊重,彼此理解,互动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。
2、向德国同事解释胡适的差不多先生的时代背景,说明中国人也在与时俱进。
3、谈采购项目的过程中遇到一个奥地利客户批判中国产品质量不好,询问具体细节,向客户解释中国很大,部分不代表全部,积极沟通。
4、去外企或外国做采购,重要但不必须,理解外国文化历史、人文背景,有助于了解对方生产态势,把工作做好。承认差异存在,也要互补,紧密互信。